70855.jpg

---

好人沒理由這麼壞。『善』取決於你做的事。並非取決於你拜什麼神。

工作狂威默斯被迫放假2週到鄉下陪伴妻小,卻意外捲入命案現場,一個妖精被殺害、相約見面的鐵匠失蹤,嫌疑最大的就是稍早跟他發生衝突的威默斯,威默斯要怎麼幫被視為奴隸階級的妖精找回正義呢?走私菸草、山怪毒品、妖精奴隸又在這次案件中扮演什麼角色?

歷史可以被改寫,威默斯的祖先就此洗白;或許妖精們需要的是個神學家,讓他們不再跟著其他宗教、族群的看法,認為自己很久以前做了不好的事,才會淪落至此。要改變所有人,就要先從女孩子開始;我們不是活在傲慢與偏見的年代,女孩子要出嫁不需要嫁妝,找份工作養活自己,當個作家也是挺好的!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90984019783.jpg

上個月看到KID回歸綜藝玩很大,花三天從南投走回台北,最後一晚的時候一群人邊走邊聊的走向終點,讓我想起多年前看的書:恩田陸的<夜間遠足> 北高有一個傳統叫「步行祭」,全校一千二百名學生每年一起花二十四小時走八十公里,從早上走到晚上,再走到白天,對高三的主角們來說,這是最後一次參加步行祭了,為了抓住春青的尾巴,趁機把平常不敢說的話跟對方說,在身體的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很多真心話無法再掩飾…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意境,我喜歡晚上的街道大於白天,晚上的精神比白天好,晚上話講的比白天多,晚上有許多難忘的回憶:夏令營的營火晚會、生日被整、夜遊、跨年、祭典,我喜歡感受不夜城在晚上散發出來的氣息,好像今天永遠不會結束,雖然五顏六色的燈光照亮了整條街,但卻照不亮心底的寂寞,捨不得睡去…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上次那篇 愛情是什麼東西 Are we an item? Quit playing games 我又想到一些跟愛情遊戲有關的英文歌啦!我真的好喜歡抓英文歌來對唱

Britney Spears: I played with your heart, got lost in the game 我玩弄你的心,迷失在這遊戲中,而且歌名還叫Oops!...I Did It Again

Boyzone: Don't love me for fun, Let me be the one, girl  別把愛當遊戲,讓我成為你的男朋友;

Love me for a reason開頭唱的一句也很有趣:You bend and you fold me, anyway you please 被女孩又彎又折的也不放棄?!這位女孩何不就直接掰彎他吧(誤)

please常用於「請」的意思,用在這裡是「高興」的意思,anyway you please 就是隨你高興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好在聽P!nk的歌,聽一聽就播到這首,忽然聽到morphine就把這首記下來,不然這首曲風我沒特別喜歡:p
P!nk - Just Like A Pill
 
I'm lyin' here on the floor where you left me
I think I took too much
I'm crying here, what have you done?
I thought it would be fun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寫<自由 FREEDOM - 強納森.法蘭岑 Jonathan Franzen>這本書的心得時,有提到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這個說法是指:顯示易見但人們又避之不談的事。房間裡有這麼大隻的大象,看不到、聽不到也聞不到,應該就是故意不提了吧!

我敬佩的Randy Pausch教授在最後的演講一開頭就說:When there's an elephant in the room.... introduce them! 一開頭就說明他的健康狀況、為什麼叫最後的演講 The last lecture;動物方程式的水牛警長,在會議一開始也說:“We need to acknowledge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接著就點名大象警員,很明顯是在玩雙關語,剛好就像Randy Pausch說的:介紹房間裡的大象。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由 FREEDOM 這本書的書名吸引了我,拿到書後,因為很少看純文學+書有637頁,放了很久都沒動力拿起來看,幸好我有勉強自己翻開並且看完它!這本書談論的自由比我想像的廣,從個人的自由、相信的自由、甚至談到怎麼糟蹋自己生活的自由,還談了人口過剩這個房間裡的大象的問題(elephant in the room);能把這些議題包成這樣讓人省思的故事,怪不得會出現在推薦書單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糟蹋自己生活的自由,許多人來到美國不是為了錢就是為了自由,如果沒有錢,就會更加憤怒的緊抓住自己的自由不放,就算抽菸會害死自己、槍枝讓自己兒女生活在危險中,這些最卑微的自由,是珍貴的、所剩不多的、誰也拿不走的自由;有錢人買得起昂貴的抗憂鬱藥物,而抽菸、喝酒、迷信宗教則是缺乏經濟機會的窮人可以擁有的便宜毒品

書中主角佩蒂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這個缺乏感讓她陷入病態的友誼中,掙脫這份友誼後立志要當更好的媽媽,但卻把過多的關注放在兒子上、忽略對女兒的關注,但卻讓女兒保有理性與自制,兒子卻被病態困住自由,兒女都離家後,卻因為無所事事而陷入自憐,渴望著不該擁有的自由,這個自由的代價很大,直到大家戳破自由一定是美好的假象後,才對自由有不同的看法!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次跟我爸聊到哈利波特長大就沒那麼可愛了,我爸卻回說我也是T_T 長大就不可愛的一員還有當年唱著Baby的Justin Bieber…每次想到Are we an item? Girl quit playin' 這句歌詞,就會想到Backstreet boys - Quit playin' games 這首歌,歌詞反覆的唱著Quit playin' games with my heart,好像在求饒,但求饒有用嗎?

從Taylor Swift - Blank Space這首歌可以感受到愛情就像一個SM遊戲,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當Talor Swift問Love's a game, want to play? 如果對手沒離開,等同接受這遊戲規則,接著一場有如電影 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 的劇情就此上演,不drama的劇情不叫電影,愛情遊戲再誇張的行為,劇本最後都可以轉為happy ending (Hollywood ending),但現實來說 go down in flames 的機率相當高,把愛情當遊戲去拼勝負,把輸贏看的比溝通重要,遊戲總有結束的一天,Boys only want love if it’s torture 人往往要傷夠多夠深後,才會選擇沒那麼好玩的對象,以結婚會前提交往… 難道白玫瑰跟紅玫瑰只能二選一嗎?嗯…有部電影叫愛情三選一

寫了半天,這篇文章分享的用語還是很多沒用上,大家請在blog觀看全文囉!

絕配冤家 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 - Trailer

當然最後是Happy Ending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女人是故意做讓男人討厭的事情,不是她本來就這樣子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6022.jpg

六種孤獨

 

一、情慾孤獨

不允許孤獨

很多人認為儒家文化已經慢慢消失,我不以為然。若是個人隱私可以被公開在媒體上,任人指指點點,就表示儒家文化還是無遠弗屆。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不允許別人孤獨,另一方面我們害怕孤獨。

我們不予許別人孤獨,所以我們要把別人從孤獨時刻拉出來,接受公共的檢視;同時我們也害怕孤獨,所以不斷地被迫去宣示:我不孤獨。 p.23

在任何反右運動中,都不要做第一個發言和最後一個發言的人,就看發言得差不多了,大概知道群體的意思才發言,也不能做最後一個,因為容易受批判。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儒家思想,沒人敢特立獨行,大家都遵守著「中庸之道」,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儒家思想歌頌的是一種群體文化,不是歌頌群體的文化不好,儒家思想是以農業為基礎,大家共同遵守一些規則,社群才能有其生存的條件,特別是在窮困的農業社會中。而特立獨行是在破壞群體,就會受到群體的譴責。 p.24

特立獨行等於大逆不道

美如果加上特立獨行,就會變成罪,小時候頭髮稍跟別人不一樣,就會受到指責,因為大家應該遵守共同的標準。例如我家有捲髮的遺傳,常被誤會是燙髮,就算爸爸寫信給教官,教官還是認為我們說謊。為什麼頭髮不一樣有這麼嚴重?

大家有沒有發現,要求群體規則的社會,第一個害怕的歧異就是頭髮,不管是軍隊或是監獄,第一個要去除的就是頭髮,猶如神話中的大力士參孫,一剪了頭髮就沒有力氣。頭髮是一種象微,是個體追求自由最微末的表現。所以清兵入關時,公告「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髮竟然和頭有同等的重要性。 p.36-37

生命本質的孤獨

儒家的群體文化避談死亡一如避談孤獨,一直影響到我母親那代臘月不談「死」或諧音字的禁忌。即使不是臘月,我們也會用各種字來代替「死」,而不直接說出這個字,我們太害怕這個字,明明是真實的終結,我們還是用:去世、過世、西歸、仙遊、升天……等美化「死」的字辭。

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無法克服的宿命。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說過,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走向死亡。莊子也談死亡。孔子好不容易有個特立獨行的學生,問他死亡是什麼?馬上就挨罵:「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文化固然有樂觀、積極、奮進的一面,但是我覺得儒家文化最大的致命傷,就是始終不敢正視死亡。儒家談死亡非得拉到一個很大的課題上,如「捨生取義」、「殺生成仁」,唯有如此死亡才有意義。 p.44-45

阮籍不在母親的喪禮上哭,讓所有的人說他不孝,而看到他吐血的只有一個朋友,便把這件事寫在<世說新語>。他不是沒有道德,而是他不想讓道德情操變成一種表演。當道德變成一種表演,就是作假,就會變成各種形態的演出,就讓最沒有道德的人變成最有道德的人,語言和行為開始分離。 p.48-49

在我們的文化中,以「愛」、「關心」或是「孝」之名,其所做候任何決定都是對的,不允許相對的討論、懷疑--而沒有懷疑就無法萌生孤獨感,因為孤獨感就是生命對生命本身採取懷疑的態度。 p.51

個體的獨立性應該表現在敢於跳脫大眾的語言、說出懷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結局或結論。我相信,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孤獨者,更多的叛逆者,更多的阮籍和嵇康,勇於說出不一樣的話,但要注意的是,這不是結局;如果你認為這是結局,就會以為「他只是在作怪」,當你拋開結局的想法時,才能理解對方是在提出不同的想法。

邏輯(logic)一詞源於希臘文logos,就是「不同」的意思。你從正面,我從反面,以後才能「合」,才有思考可言。而如果只有一面倒的意見,思考便無由產生。我相信,好的文學要提供的就是一種「觸怒」。p.58

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話,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相反地,一個在外面如無頭蒼蠅亂闖的生命,最怕孤獨。七○年代,我在法國時讀到一篇報導,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巴黎的上班族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打開收音機,他們不看也不聽,只是要有個聲音、影像在身邊:這篇報導在探討都市化後的孤獨感,指出在工商社對裡的人們不敢面對自己。 p.59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特別偏好慶祝節日,除了一年一度的愚人節 April Fool's Day!最認真參與的Google今年因為疫情而取消活動,我本來想要發的文也因為跟謠言有關,就沒寫了!
我很喜歡愚人節,這一天可以公開在粉絲頁寫些似真似假的文、不用擔心有人會相信!可惜愚人節已過,我另外準備了四首為愛而傻,跟fool相關的英文歌,跟大家分享

Backstreet Boys - Crawling Back to You
後悔跟舊愛分開,為了追回舊愛自尊灑了一地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5366.jpg

有書上看到t empt fate 誘惑命運,才想說怎麼有這麼特別的用語,就在英國劇中聽到,用來形容一件事很冒險
現在所有的國家都在對抗 covid19 疫情,選擇這個時間出國旅遊簡直是在tempt fate!
When the whole world is fighting coronavirus, it is tempting fate to go abroad now.

文章標籤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