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管別人怎麼想
費曼是在猶太教氣息濃厚的環境下長大的。他爸每週上教堂,他則上主日學,但這時候他爸也教他認識世界的方式(上一章)。
每當猶太牧師講述神跡,例如樹葉無風自動的事,費曼就會有這個方式找出合理的解,以符合真實世界的情況。樹葉無風自動是只是風很小,但摩西拋下手杖化為輳,就很難想通了。
聖誕老人不存在的事沒有讓他難過,反而鬆了一口氣,因為他一直想不出來全世界這麼多小孩要怎麼同一晚收到禮物!
他本來很相信主日學說的故事,直到有11、12歲的某一天牧師講到西班牙鎮壓異端讓猶太人受到極大磨難,一名叫路得的女子被控以怎樣的罪名,對她有利與不利的辨詞各如何,費曼都信以為真,因為牧師沒說是虛構的。 但是故事尾巴,牧師描述路得死於獄中,「將死的一刻,她心想……」費曼被震驚了,下課後跑去問牧師:「別人怎麼知道她臨死的時候想些什麼?」牧師說:「這是為了更生動描述猶太人受的苦難所編造的故事,事實上沒有路得這個人。」
我知道所有的神蹟都是編造的故事,好「更生動地」說明狀況,有時不免與自然現象相牴觸。但我認為自然現象本身已夠妙趣盎然,不願意硬加扭曲,漸漸地我脫離了宗教信仰。 p.25
阿琳請他幫忙哲學課家庭作業。笛卡兒起先說『我思故我在』,後來卻推論出上帝的存在。
「不可能」費曼說,完全沒想到是在質疑偉大的笛卡兒。這是從父親處學來的反應:決不因對方是權威而尊敬他,不管話是誰說的,只看他說的是否合理。
費曼:「你怎麼能從甲推論到不相干的乙?」
阿琳:「我不知道。」
費曼:「那麼,我們從頭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真意是:只有一件事無可懷疑,那便是懷疑本身。 p.26
笛卡兒又說:「在可想像的範圍內,只看到不完美的思想,但所謂不完美是對照完美而言的,所以完美必然存在。」(這話開始接近有關上帝的討論了。)
費曼:「完全不對!在科學上我們有相對程度的近似值,卻不一定有絕對值。我不知道笛卡兒說些什麼,我看是一派胡言!」
阿琳:「是啊,我想我們獨排眾議並無不可,老師常說,任何問題都可以有不同看法,正如一張紙總有兩面。」
費曼:「關於這一點,也可以有不同看法。」
費曼舉出在大英百科全書上看過有關莫比紙條( Mobius strip )的敘述:兩頭相連的紙環只有一個面(將長條紙,一端反面後,兩頭相黏)。
下圖為莫比紙條,這張紙條只有一個面!
結語:科學的價值
一、有了科學知識我們可以做各種事情,製造各種東西。
我們製造出的東西若是「好」的,這不只要歸功於科學,還要歸功於道德的抉擇。有了科學知識,人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科學知識本身並不指導你為善或是為惡。
人生而擁有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但這支鑰匙也可以開啟地獄之門。
二、樂趣,一種知性的樂趣。
有人在閱讀、學習和思考科學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有些人則在實際研究科學中得到。
知識愈多,愈能領會深沈全妙的神祕,誘使我們繼續鑽研。不必擔心得不到具體答案,懷著喜悅和信心,我們翻轉每一顆石頭,都會發現想像不到的新奇東西,引發更有趣的問題、更奇妙的神祕-那絕對是偉大的探險!
不懂科學的人未曾經歷過這種特殊的心靈體驗。沒有詩人為它作詩,沒有藝術家為它作畫。難道沒有人受到宇宙之美的感動?
我們會在報紙上讀到這樣的報導:「科學家說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於找出治療癌症的方法。」報紙只對一種觀念的實際應用感興趣,而不關心概念本身。世人幾乎都看不出概念本身的重要性,只有一些孩子可能理解;而能理解類似概念的孩子,就可能成為科學家。 p.283
三、自認無知,保持懷疑,是進步的最重要基礎。
科學知識中包含了種種不能確定的說法,有些非常不確定,有些大致可以確定,但沒有什麼是絕對確定的。 p.284
留心社會發展的人已經看出容許嘗試就能帶來機會。要向未知的領域探索,必須有懷疑的自由、討論的餘地;而要想解決一個未曾解決過的問題,就得開啟通往未知的門。 如果我們禁止討論、禁止批評,宣稱:「各位,這就是答案,人類得救了!」那麼人類將禁錮於我們目前有限的想像力,長期受到權威的壓制。這種事情過去已經發生多次了。
身為科學家,我們深知自承無知才能有重大進展,有思考的自由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有責任告訴大家這種自由的價值,教導世人不要怕別人質疑,反而應樂見別人提出疑問,多加切磋討論。同時,我們還要把爭取這份自由,視為對未來世世代代的責任。 p.287
--------
我公開聲明我不信神 p.22
在我看到費曼的書前,我因為對理科不感興趣,高中就跑去讀商科(沒想到還是逃不了數學XD)
如果早點知道他的故事,看到他所教學的物理講義,也許我對理科就能提早改觀,但讀了商科後要轉理科蠻難的,而且我還是對我本身讀的「資訊」比較感興趣,理科的知識很花時間…我想讀很多類的知識啊!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看這麼多種的書? 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喜歡!知識本身有多誘人,要同類才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