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別人卡認真這本書,不是阿吉仔寫的… (知道這個梗的年紀應該跟我差不多了)
會找到這本事,是想要借刻意練習,但是這本比較容易借到XD

240383.jpg
看這個書名,很容易就知道作者要強調的是努力,有意識的不斷努力,比有天賦、天生聰明的人更能獲得成就 (聰明的懶人一堆,而且容易放棄…)

要向誰學習呢?

1. 向競爭者學習:你有怎樣的敵人,就會有怎樣的你;永遠向最值得尊敬的對手致敬

2. 從歷史學習:人從歷史上學到的就是,人類永遠學不會教訓(誤) => 藉由成功案例,了解這領域的成功訣竅+自已的特質 => 形成多個個人秘訣 => 獨家配方,日進萬金的必殺絕活

3. 在練習中學習:相同的練習必須刻意從不同方面進行

刻意練習時間點:

工作結束後立即反饋,從檢討得失中獲益;真誠反省,試當初如何做能做得更好

累積「小成功」讓「自我感覺良好」=>小雪球變大雪球,熱情的正面態度

----

某些慣老闆,不看重人力資本,覺得員工很容易替換,不肯給高薪;的確不是無可取代的,但是人才會幫公司賺錢,給越高就能找到越好的人才,只給得起香蕉,當然只能請得起猴子… 當然拿高薪的也不一定就是人才,高級實習生也是有的…

微軟、Google 知道人力資本,是維繫成功的關鍵。兩家都以壓榨員工腦力和對應徵者嚴格的考驗而聞名。Bill Gates曾說,如果你挖走微軟20個最聰明的員工,微軟就跟一般泛泛的企業沒兩樣。微軟的核心優勢在聘雇制度。這些人很清楚,什麼才是稀有資源。

二十世紀晚期的約五百年間,資金依舊是企業的稀有資源。今日資金變得相當充盈。錢不再是稀有資源,人力資源才是。 p.36

19世紀幽默文人 Josh Billings:「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那些事實與我們所知迥異的事。」 p.41-42

---

「天賦」其實沒那麼重要

「天賦」Talent 在英文通常用來指卓越的表現,或是描述表現傑出的人。「人才爭奪戰」the war for talent 是個流行商業用語,也是書名,指的就是各方爭相吸引優秀人才的情況。在電視業,「talent」是入鏡者的通稱,在此是完全不具價值判斷意義的。 p.48

莫札特五歲作曲,八歲公開演奏鋼琴和小提琴,一生寫了數百部作品。 小時候的我們都認為他是音樂神童,卻不知道他爸Leopold是知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從他三歲就讓他接受密集的作曲和演奏訓練。本身音樂成就普普,但是他很有興趣教學&有好的教學方法。他在小莫扎特出生那年出版的小提琴權威教本影響長達數十年。所以莫扎特之所以成為莫札特,憑的是下了許多苦功。

老虎伍茲的父親Earl是老師,很喜歡當老師,一生對運動抱持熱情,是高爾夫球迷。在老虎七個月大時就給他第一隻鐵桿、推桿,讓他看自已打高爾夫球。不到兩歲就開始定期上高爾夫球場打球、練習。

巴菲特的父親是股票經紀人和投資人,他在11歲就在父親的公司工作,因此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投資。

---

智力+記憶力≠高成就

雖然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很聰明,但是聰明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只有IQ高是不夠的。

在初次嘗試新工作時,即使高智商者的表現一開始優於低智商者,但隨著工作時間增加、工作愈加熟練,績效與智商的關係也隨之減弱,終至消失。 p.80

記憶力是開發出來的,並非天生。 p.82

個性決定你的成就領域 p.84

過去三十六年來,美國唯一一家連年獲利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就以其融合了態度及性格條件的召募標準而聞名:幽默感、使命感、活力和自信。 p.85

怪不得西南航空會有這麼有趣的安全宣導呀!
Hilarious Southwest Airline Safety Presentation 

 

Hilarious Southwest flight attendant Robert! flight 3358 Chicago-Manchester, St. Patty's weekend
https://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aiwan/videos/vb.104399084666/429282961235354/?type=2&theater

---

一項活動起碼在初期(有時是長期)是少不了指導者的,如此才能量身打造出最能改進個人表現的練習程度。

一個原是教練知道的比個己多,而且能從你自己看不到的角度觀察你。

刻意練習需要針對自己的程度,找出定義精準的待改善項目,然後認真實行。 p.111

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Zoel Tichy以三個圓說明挑選要練習的項目本身就是一種技巧,最裡面的圓圈是舒適區(confort zone),中間的圓圈是學習區(learning zone),最外圈稱為恐慌區(panic zone)。只有學習區裡的活動才能帶來進步。這是我們還做不到的技巧和能力所在。我們在舒適區裡永遠不可能進步,因為這些對我們來說已是輕而易舉的活動,至於恐慌區,那裡的活動難到我們連怎麼著手進行都毫無頭緒。

刻意練習跟一般練習區別
1. 刻意練習選擇的是學習區裡難易適中的活動
2. 重覆次數,重覆到乏味的地步

持續反饋的重要性在於,如果你看不到成果
1. 你不會進步
2. 你也不再在意

刻意練習異常艱辛,誰都撐不了很久。研究發現,不管是哪個領域,一天四到五小時似乎就是刻意練習的上限,而且通常要分成幾個60分鐘內到90分鐘的時段。練習時間之所以無法拉長,是因為專注力會減退。

---

刻意練習的作用為何?
他們練就的能力反而是為了避免機械化地自動完成動作(變成反射動作時技術會停滯不再進步)

卓越者絕對不允許自己在專精領域進入受到綁架的自動階段。p.130

優秀網球選手通常比一般球員早知道發球的落點(就像卜拉登,他甚至在球拍擊到球之前就知道)。

卓越表現者看得多,是因為他們培養了對事物更敏捷、更優越的理解力。 p.137

優秀的音樂家或打字員讀譜或看文本時比一般人領先幾步,我們可以說,他們所看的其實就是自己的未來。他們知道前方有什麼在等著他們,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因此表現卓然出眾。p.141

卓越人士練就了一種記憶術的技巧,它具有高記憶容易,是一種能迅速、可靠地取用長期記憶的能力。Walter AKintsch稱之為長期工作記憶(long-term working memory),或稱為專家工作記憶(expert working memory)。

頂尖高手比表現平凡者更瞭解他們的領域,因此擁有較優越的架構可以記憶相關資訊。 p.155
e.g. 最出色的醫療診斷人員能記住較多個別病患資訊。功能高強的電腦程式設計師因為較瞭解工作目標和方法,因此比新手善於記憶程式的整體架構。

廣泛、結構績密的刻意練習造就了頂尖人物的特殊能力,讓他們的感知更豐富、知識更廣博精深、記憶容量更大,而這些能力對於卓越表現又是何等重要。但練習的作用不只於此。它甚至以另一種更驚人的方式發揮更多、更全面的影響力:它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大腦和生理本質。p.156

表現中庸者相信,他們的錯誤是自己無法掌控的因素所引起,如對手走運、任務太難、天生就不是這塊料等。但頂尖表現者會將錯歸咎於自己。 p.177

---

<組織訓練篇,在這篇文章暫時不列入筆記>

---

你也可以活到老、練到老

為何諾貝爾得主的獲獎年齡愈來愈高?   p.239
知識是卓越的基石,在重大進展不斷出現的領域,熟習過去累積的知所需的時間不斷增加。 p.241

家庭輔助環境最大的價值在於讓一個人提早起步。我們在棒球投球和芭蕾等幾個專精領域看到,身體只有在小時候能大幅調整,之後骨頭長硬了,就不可能有所改變。
早期起步具有人生後期難以重現的優勢。p.244

NBA得分紀錄第二高的球員馬龍(Karl Malone)談到老齡球員時告訴<洛杉磯時報>的:「停頓的不是他們的身體,只是他們決定不再督促自己。」 p.262

---

讓熱情點亮你的練習之路

你真正想要什麼?你真心相信什麼? p.288

每位卓越者一路上都會遭遇艱困。無一例外。如果你相信,只要做得對,就能克服問題,那麼你至少有機會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但若視挫敗為自己缺乏必要天賦的證據,這些人就會放棄。 p.289

---

雖然追求卓越要付出很多代價(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選擇走上這條路的人少。我們不一定要犧牲這麼多,逶過知道他們怎麼達到卓越的原因與方法,可以用來提升現有的能力、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練習到老,這樣身體跟腦袋才不會退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本身就是件讓我開心的事\^o^/ 我之所以想看這麼多的書、體驗許多的事物,就是充滿好奇心,但可惜就沒辦法專精在一個事物上XD

2019 Book16

arrow
arrow

    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